貝母等藥材加工告別硫熏,空氣能熱泵貝母烘干機的應用
貝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供藥用。因其形狀得名,《本草經集注》說:“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別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藥實。產于浙江、四川、云南、陜西秦巴山區、甘肅等地。
傳統烘干法有諸多不足,空氣能熱泵貝母烘干機改變傳統烘干法弊端
由于貝母的鱗莖肉質較厚、水分較多,加上收獲期適逢雨季,過去通常采用硫磺熏蒸的加工工藝使其干燥,但硫熏的貝母通常因為二氧化硫濃度過高而有可能危害人們健康。
隨著空氣能熱泵烘干機的廣泛應用,一款節能環保的空氣能熱泵貝母烘干機在貝母等藥材烘干上得到了應用,避免硫磺熏蒸工序的藥材對人健康衛生安全造成影響,采用空氣能熱泵貝母烘干機加工出來的貝母等藥材更符合食品健康的生產要求。

貝母加工工序:采挖→清洗→瀝干→切片→烘干
一、采挖
貝母一般在5月,貝母的葉子開始變黃枯萎,這時便可以采收其根部鱗莖,采挖時間以立夏后10天為宜,因這時貝母的藥效成分較好。采挖出土的貝母不能長時間捏在手中,以免加工后變成“油子”。同時在運輸貝母時要輕拿輕放,以免損傷鱗莖。

二、清洗
新鮮采挖出來的浙貝母類似百合狀,這時需倒入清洗機中及時清理鱗莖上的泥土并反復沖洗干凈。

三、瀝干
將洗好后的貝母按大小分級入框,再攤平開來,瀝干水份待切片烘干。


四、切片
貝母切片的方式有手工和機器之分。
手工切片是傳統方式,隨著科技發展,貝母切片機逐漸普及。切片要注意掌握厚度,直徑2CM以下的較小貝母用切片機切片或直接烘干,直徑2CM以上的較大貝母,則用手工方法切片,厚度宜為4-6mm。
切片要注意掌握厚度,直徑2CM以下的較小貝母用切片機切片或直接烘干,直徑2CM以上的較大貝母,則用手工方法切片,厚度宜為4-6mm。

五、烘干
將貝母按大小分別均勻地擺于烘盤上,將烘盤插入物料車,物料車推進烘干房,啟動烘干程序。
貝母初始溫度設置為45℃,再緩緩升溫至50~55℃。注意溫度控制不超過75℃,以免高溫影響浙貝的藥性成分,溫度設置以60~65℃為宜,時間約20~24 小時即烘干一個批次,貝母的品相和外觀及藥效成分均為最佳。
實驗證明,貝母經切制和短時間加熱烘干,可使有效成分(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及浸出物得到最大程度保留。

注意事項
將干燥好的貝片貯藏于倉庫的貨架上,不要靠墻堆放,要保證倉庫清潔、干燥、避光、無異味、無污染,并嚴格作好防蟲鼠等措施,并定期檢查,防止霉變。清洗好的貝母不要馬上進行切片,剛清洗好其表皮脆弱易切碎,導致切片后外觀不佳。
免费毛片在线看不用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