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百諾枸杞烘干機幫助杞農解決枸杞加工問題
枸杞采摘要求:
藥用枸杞果實在6~11月陸續成熟,應適時采摘。當果實由青綠變成紅色或桔紅色,果蒂、果肉稍松軟時即可采摘。過早,果不飽滿,干后色澤不鮮;過遲,糖份太足且易脫落,曬或烘干后成為絳黑色(俗稱油籽)而失去商品價值采果宜在晴天早晨10時后進行,切勿采摘雨后及露水果,采摘時輕拿輕放,連同果柄一起摘下。否則,果汁流出會影響其內在質量。如遇長期陰雨天氣,采回的果實應立即薄攤于曬墊上,厚度不超過5cm,自然晾干水分后再進行加工。
大規模規范化種植的枸杞園區,由于面積集中,日采收量大,不可能有大面積的晾曬場地和較多的果棧,僅靠日光曬干已不能適應集約化生產的需求,也達不到無公害的衛生指標,于是體現現代科技進步的機械脫水干燥裝置及工藝技術應運而生。綜合國內不同機械裝置對枸杞鮮果脫水干燥的試驗研究,一致認為:由于枸杞鮮果含水量高(一般在80%左右),水分中的含糖量又高(一般為22%左右),果肉細膩(比其他果蔬的肉質細胞分子結構細密),在脫水干燥過程中水分的排出比果蔬和其他植物物料的難度要大些。所以,無論是采用電熱烘干箱、燃油烘干爐、熱煤熱風爐、紅外熱風室或是枸杞熱泵烘干機來進行枸杞鮮果的脫水干燥,都要遵循環保、節能、無污染和低成本的原則,達到脫水干燥的時間短(40~50小時),干燥后果實的商品率高(紅果率占90%以上,無霉變、無焦糊、含水量13%以上),批次烘干容量大(1噸以上)和技術參數控制的自動化、半自動化程度高(減輕勞動強度)等技術要求,廣州賽百諾烘干設備有限公司經過多年來的試驗、探討與研究,枸杞鮮果烘干的原理和規律已基本搞清。當鮮果采下來經過表面處理后,進入賽百諾枸杞烘干房,其干燥過程中的脫水速率分為三個階段。
1段是升速干燥階段。干燥室內溫度上升到35℃-40℃,循環風速2.3米/秒,溫度37℃-45℃。循環風速1.3米/秒時,熱風的傳遞和鮮果游離水分的擴散蒸發加快,尤其是果實皮層失水多達50%,表皮出現曲皺,果肉內含結構水也從皮層氣孔開始慢慢滲出蒸發,次期的升速脫水,果內糖分濃度加大,抑制了果內活化酶的活性,保護了多糖、維生素、氨基酸等主要成分不被轉化或損失,尤其對紅色素保護好,干燥的果實色紅質量高。
2段為恒速干燥階段。鮮果由于果內的水分外滲,皮層聚集充分的非結合水分,這是因為表面的水蒸氣壓與溫度氣壓基本相同,壓迫果實內部水分很快移向表面以滿足表皮水分汽化的需要。果實內失水率達到近50%時,室內溫度自然上升到50℃-55℃,循環風速可有所下調,果內含水越少,脫水時間越短。大量地脫水使果實體形縮小,即平常說的呈半干狀態,此期稱重測水,果實內含水30%左右。
3段為降速干燥階段。當果實含水降到一定數值(30%左右)后,果內的導熱性變小,內外溫差增大,當室內熱空氣達到55℃-60℃時,由于果內水分越來越少,水分的外移蒸發速率下降,水分滲出緩慢,所以還需相當的時間來緩慢排出。
枸杞鮮果烘干的普遍現象是果實表面水分擴散大于內部擴散速率,果內含游離水外滲速率大于結構水外滲速率,這是枸杞鮮果內含糖分高導致脫水干燥困難的緣故。如果賽百諾枸杞烘干房內溫度過高,鮮果表面水分散失過快,而果內水分的外滲又供不上來,則表皮會起泡,阻塞了排水氣孔,反而使果內水分排不出來,此時皮層已脫色、品質下降。所,鮮果先進行表面油脂冷浸處理,加上適宜的溫度和風速,在表皮脫水的同時通過氣孔透入果內的溫度升高,有利于果內的水分排出,從而加快了烘干速度,并能保證烘干質量。
據寧夏的枸杞客戶反饋:
用一臺賽百諾15P烘干機,烘干2400斤,把鮮果攤放在本公司特制的網盤上,分為11-12層,每層間隔在14-15厘米左右,放置在烘干房內,分三段烘干。首先第一段是四十度烘五個小時,第二段烘十八個小時,第三段是制冷一個小時,一共烘干24小時左右,即可完成烘干過程。烘干過程會除去的枸杞的水分在75%,物料實際得到質量在25%。
免费毛片在线看不用播放器